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
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