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编辑: 时间:2024-05-03 12:55:03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喜丧不论年龄岁数的。

凡该死的都归喜事庆事,只不过用于狠怨大及仇人间罢了。

亲近的邻友的则是久病受罪太多的人,死去是喜事了,即不再遭罪了。

而老人一般超60一个甲子的,再亡故可划入喜丧了,即亲友们可不必太忧伤了。

而现今中国人基本70来岁寿命,超出者可归喜丧了。

只不过有的地以为过80岁,甚至90岁为喜丧。

喜丧本是死者亲朋好友可不发悲的意思,古人还有相庆仪式存在呢,现在有些地区还保留这一相庆式的。

这是好死赖活被实用形成的,近些年议论的安乐死属此观念的再议。

本质是注重生存质量形成造成的。

即,有人浑身病痛又死不了,治久仍无改善,活的太受罪了,死就解脱了。

而,自可行动少病痛就是几百岁都归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因可知自家族有长寿基因式血脉,从而比仅40来岁就亡故的人家心气高得多。

本题所述老人多大岁数亡去是喜丧,与上述不同的含义。其专指不悲伤少悲伤意,而称喜丧,因而不论年龄,凡服伺很久的病缠身的人,亡去归喜丧,专指老人则现在应以80岁以上可称喜丧了。因人均寿70多岁了。

在农村是可请戏班子唱戏的。所以见乡村办丧请唱戏的,可别见为怪了,而是高寿者走了,显其高寿的待遇方式体现。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我感觉我的奶奶当年的去世,应该是称之 为喜丧的吧,村里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她没病没灾,活到九十七岁,在上半年还完全能够自理,只是在十月一的时候,突然就吃不下东西去了。

当时我们听说后,就从外地匆忙赶回去,她老人家当时还十分清醒 ,还和我们挨个说话,但是已经极度虚弱了,当时我们请了医生给她打点吊瓶,那药水竟然都打不进去了。医生说,血管已经全部萎缩了。

后来,我还和她一起躺着,说话,她感叹道:人太老了,活得都没滋味了。

还问起我的生活,等等,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

再后来,凌晨时,当时是我父母和她一起休息的,父母说,感觉到老人家的呼吸慢慢地缓了,慢慢地就停止了。

当时他们一边呼喊,一边迅速拿出老衣来给穿上,当时,还喊着:娘啊,伸伸腿好穿衣服啊!

奶奶竟然还十分配合。穿好之后就完全没有气息了。

当时村里人都说这是喜丧。

全村里的小孩子都来奶奶的棺材上,摸一摸 ,意思是沾点长寿的光。

还有些人专门来要奶奶的宴席上的馒头,说拿回去给自己家老人吃一吃,也长寿。

我感觉这就是喜丧。

无病而终。

祝愿奶奶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