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方案)

编辑: 时间:2024-01-12 10:09:58

本文目录一览:

语文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方案)

导语: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体会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这条大鲈鱼的诱惑作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今天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注意生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读的句子范读。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月光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时:“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

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读。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一处对月光的描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出来?品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作者一起分享钓到鲈鱼时的快乐。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是,父子二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令作者三四十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二、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了解父子二人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分角色读。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面对难题,“父亲”和“我”的态度有何不同,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父亲:态度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从哪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和不容争辩?父亲说这句话时语气会怎样?你能试着添加一个提示语吗?

(2)“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你从爸爸的话语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我”:不理解——难过——哀求——依依不舍——沮丧

(3)“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从儿子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觉得委屈,与父亲大声争辩着。

(5)“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你想象一下作者还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6)那条大鱼的身体在水中嗖地一摆就消失了。”(尽管是那样的舍不得,我还是把鲈鱼放回了湖里。假如是你,心里当时会是什么滋味?)

(7) 再次分角色朗读,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13—16自然段。

(1)为什么虽然三十四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三十四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着崇敬之情?

(2)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投影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理解道德的“正确”与“错误”。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觉得很困难?

当年我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齐读父亲告诫“我”的这段话。

4、理解“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指的是什么?(引导体会)

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金钱、名誉、地位等的诱惑)

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自我?

三、作业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环境衬托手法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钓鱼——放鱼——受益

“我”(惊喜)——(沮丧)——(骄傲)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故事没什么困难,但要真正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沮、践、戒、钩、翼、鳃”等生字

2.能通过课题了解文章内容,能初步了解“启示”结构

3.能明白课文“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4.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获得“启示”的过程及含义

教学难点:

能领悟以小见大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初探“启示”含义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灯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启示)

3.什么叫启示呢?(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2.引出课题:《钓鱼的启示》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的是——《钓鱼的启示》,请大家一起看到这个字,它读“钓”(出示幻灯片),和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很相识“钩”(出示幻灯片),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请在草稿纸上写钓鱼,鱼钩,写对了的请举手。

(2)读课题:很好!请同学们抬起头,看到课题,让我们把钓字还到课题中读一读,请字正腔圆的读,请干脆利落的读

二、初读课文,初探启示结构

1.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翻到课文,轻声细读课文,注意做到两点。(幻灯片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看看你们会不会读。(幻灯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g)着。(很流利,谁来第二句?)

(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lú)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了不起,三个生字全读对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还有第三句)

(3)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这个词读?什么时候我们会沮丧呢?你已经完全领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别长,谁敢来读一读呢?)

(4)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

(太厉害了,这么长的句子,你竟然读得准确无误。父亲告诫我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来,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生字合理的填进去呢?(出示)

鲈鱼大,诱饵鲜,熟练操纵拖上岸;(填得好)

鳃翕动,月皎洁,心情沮丧难抉择;(填得对)

是非易,实践难,父亲告诫记心间。(填得准)

4.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浓缩)

6.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告诉我们他们在干什么?(板书:钓鱼)第二句,告诉我们他们决定干什么?(板书:放鱼)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能不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呢?很好,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启示)(出示幻灯片)

7.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先写“钓鱼”、再写“放鱼”、最后写“启示”这其实是课文的什么呢?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细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写作手法

1.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当时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鱼大吗?你们来读一读?不够大?再来,有点大?再来,这么大?不仅大,而且?(漂亮)哪里写到了?(生汇报)

2.钓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时间?(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钓到这样的鱼时,父亲高兴吗?我高兴吗?你高兴吗?(其实我也跟着高兴)可是,父亲却要我干什么?(放鱼)连续叫三个人

3.父亲怎么说的?(出示)

父亲: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父亲: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4.我是怎么争辩的?让我们找找“我”说的话

“我”:爸爸,为什么?(我怎样的问?)急切

读出我的急切,再急一点。

“我”: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怎样的说)大声

请读出我的大声,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让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一读“我”的话。

6.他们在干什么?(放与不放的问题,也就是舍与不舍的问题)板书:画“舍”,)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鱼放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捕捞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5.也就是说,捕鱼的时间还没有到。为什么捕鱼还要规定时间呢?我这里有一个资料。禁渔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看看谁的数学好)

(半年多的时间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

(多久,整整两个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这又有多久呢?一个半月)

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两个小时吗,我不放又会怎样?

6.在父亲眼里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么呢?

诚实、信用、道德。

7.可我当时为什么不肯放呢?

鱼大,鱼美,鱼钓起来难,关键是放了鱼别人也看不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学生读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亲,但有用吗?为什么?

8.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9.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名人是怎么说的?(出示幻灯片,无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亲是怎么解释道德的呢?(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看来,钓鱼事小,放鱼事大,舍弃事小,得到是大,这叫以小见大!(板书)

10.放与不放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难不难?(难)艰难的选择叫什么呢?(抉择)我的抉择是什么?(放鱼)(道德)谁来读一读我放鱼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仅仅这一次(放鱼吗?)文中怎么说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2.相似诱惑人的“鱼”,对一个三十四年过后,也就是一个中年人来说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带来方便的、带来好处的、带来利益的。

面对这些,我都选择了?(“舍弃”)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鱼”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过红灯。能不能?为什么?你很善于思考,他告诉我们(过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捡到钱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不占位己有?他告诉我们捡钱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没人发觉的情况下抄作业。他告诉我们能不能?为什么?(做作业事情小,但诚信大。)

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乱扔垃圾。你有没有扔过,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诉我们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联单元课文,拓“以小见大”手法

1.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诉我们的都是大道理。这也是“以小见大”(指板书),我很高兴,也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出示幻灯片)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们知道这段话哪里有吗?(单元导读)你很会观察,也很善于读书。看单元导读能给我们指明学习方向。

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启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从钓鱼和放鱼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这就叫“以小见大”,这是写好启示的方法。(指板书)

2.这一单元的课文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这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从父亲与我们谈花生的好处,从而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启示,这种写法也叫?(以小见大)

你们有没有发现,启示都是从什么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写启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平凡小事,我这也搜集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们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滩游泳,大浪向我冲来时,我吓得赶忙往岸上退缩,可反而呛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气,勇敢地迎着浪涛向上跳,浪涛就在我的身下过去了。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五、课后设疑,思考“小”字写法

同学们很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们写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见大!如何抓住“小”字来写呢?把“小”字写具体,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小见

以钓鱼大

放鱼

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愉悦──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对于一些规则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因此,课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反面资料。通过将近四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能读书、擅长批注、乐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自我。”设身处地的阅读文章,会更多地涉及读者个人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越丰富,理解就越丰富、越深刻。搜集、交流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已知经验,为阅读文本作好了铺垫。同时强化了学生搜集资料的意识。)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⑴ 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⑵ 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自学、做批注和小组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朗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⑴ 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

(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⑵ 指名学生读课文。

⑶ 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⑷ 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第一人称的阅读方法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产生深切的体会。评价促读使学生的理解与读书浑然一体,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⑴ 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⑵ 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

反方:不必放鱼。

⑶ 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全班参与辩论,发挥了集体智慧,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体现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在辩论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⑷ 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总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交流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