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中华倒刺鲃是军鱼吗)

编辑: 时间:2024-02-21 05:45:33

本文目录一览:

倒刺鲃的寿命多长时间?

中华倒刺鲃(中华倒刺鲃是军鱼吗)

军鱼的学名是光倒刺鲃,俗称青棍、光眼鱼、粗鳞鱼等,寿命可达20年之久。军鱼的学名是光倒刺鲃,俗称青棍、光眼鱼、粗鳞鱼等,寿命可达20年之久。

中华倒刺鲃喜欢吃什么?

在自然环境下,中华倒刺鲃 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江河、溪流中,因而在养殖池里要尽量创造适合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可让池塘一边冲水一边排水,形成微流水。如条件不允许,也应每隔二三天冲水1次,在水温高、水质差、天气不好时,冲水量应多一些。

中华倒刺鲃耐低氧能力弱于草鱼、链鱼等,而强于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并对各种农药、污染物等较为敏感,因此在夏秋高温季节要经常注、换新水,合理开机增氧,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浮头死鱼。在注、换水前要了解水源是否受污染,确定水质良好后才可放水入池。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天气、水温、水位、水质变化和鱼的吃食等情况,并清洁食台,捞出残饵等,定期用药消毒食场。

中华倒刺鲃胆小怕惊,平时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除投饲等情况外,管理人员要尽量少在池边走动,减少人为干扰。

中华倒刺鲃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土著鱼类之一,喜成群栖息于水质清澈、底层多为乱石的急流河滩处生活,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俗称青波鱼,也称青竹鲤肉质鲜嫩,最大能长到十来斤,但现在极为稀少。分类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鱼类,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质鲜嫩、适应性较强等优良性状。

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

在自然环境下,中华倒刺鲃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江河、溪流中,因而在养殖池里要尽量创造适合其生长的生态环境。

什么是青波鱼

青波鱼,即中华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乌鳞,青板。

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

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 

扩展资料:

中华倒刺鲃的生活习性:

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冬季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3月份开始游向支流生长。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

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而见之。 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的基本信息

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是底层鱼类。冬季,中华倒刺鲃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渔民称这种现象为“七上八下”,即农历七月以前是由干流进人支流的时期,八月以后是由支流退到于流的时期。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幼鱼则以甲壳动物为食。一年之中以3、4月份和9月份摄食强度最大,一般肠管充塞度均为4~5级,生殖季节也继续摄食,但摄食强度减弱,肠管充塞度都在4级以下。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尔见之。

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S.denticulatus ,俗称:青竹鲩),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主要区别为倒刺鲃的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两种的生活习性与经济意义相同。倒刺鲃的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为产地常见食用经济鱼类。

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