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天文台英文)

编辑: 时间:2024-03-02 09:00:48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五大天文台分别是什么?

天文台(天文台英文)

中国五大天文台指的是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陕西天文台。

于1934年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市东南区的紫金山上,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天文研究机构,它的落成迈出了中国现代天文研究的第一步,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开端。它拓展了天文研究,并带动了其他天文台站的组建。为中国天文学的研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58年筹建的北京天文台是一座综合性天文台,主要研究天体的物理特性,总部设在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它包括物理、光学等若于实验室和5个观测站。如今的北京天文台经过结构调整与改革,形成了由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组成的强盛的朝气蓬勃的科研群体,他们将会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云南天文台建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天文研究所内迁,在昆明凤凰山建立了云南天文台,也称凤凰山天文台,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文台。它的主要任务是地面观测,还包括天体的物理研究。它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如恒星演化理论、活动星系核等方面。云南天文台还与相关部门一起为天文学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2年建立的上海天文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由徐家汇和余山两部分构成。它主要研究的学科是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系宇宙学,同时它还积极发展现代天文研究技术,为天文观测研究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陕西天文台于1966年筹建,与别的研究机构不同的是,作为中国的授时中心,它是以时间工作为主的天文研究机构,站内有大量研究仪器,主要从事与时间有关的研究,如时间与纬度的关系,怎样高精度与时间同步。此外它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发播时间频率信号。

天文台是什么

天文台又称观象台,是指研究和观测天文现象的机构。天文台观测天文现象时,为了能更加精确地作出观测结果,天文台的观测站都会建於山上,因为地面上的城市灯光过亮,会影响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准确性。

斯特拉斯堡天文台

历史 编辑

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00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相传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时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我们的

古代许多国家的天文台常常不但是天文观测的场所,也是运用占星学的场所,也因此天文台一般都为统治者所控制。

15-16世纪,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天文台,其中很著名的就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76年在哥本哈根建立的天文台,它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

天文望远镜发明後,天文台得到了发展。1667年法国建立了巴黎天文台;1675年英国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

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台的发展,许多天文台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00个大型的天文台。

分类 编辑

北京古观象台上的天体仪

现代天文台分为:

光学天文台:主要装备各光学天文仪器,如光学天文望远镜、太阳镜等,从事方位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无线电天文台:一般主要由巨型甚至超巨型的无线接受设备和基站等构成,装备无线电望远镜,观察的范围更大,受干扰小,从事无线电天文学的研究

空间天文台,主要有一些用於空间观测的人造卫星组成,配备非常先进的光学观测系统。

另外还有一些教学天文台以及大众天文台,教学天文台一般设置在一些大学学院,用於教学研究,而大众型天文台主要起到普及天文的作用,对大众开放。

特殊例子 编辑

香港天文台实际上是香港的气象台。虽然天文台会向市民发放天文资讯,但仍以提供气象服务为主

什么是天文台?

天文台是天文工作者观测星空,从事天文研究工作的地方。天文台上一般都配有各种大型的天文望远镜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天文仪器口。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观测天体、分析观测资料,利用观测事实来检验理论模型,同时,通过理论来指导实测,从而揭示太空奥秘。为了减少地球大气的干扰,减少灯火噪声干扰,天文台一般都远离闹市,建在山上。

天文台具有圆堡形的立体建筑,它们是用来安置和保护天文望远镜的地方。圆堡的顶部有一个长长的天窗,用时打开,不用时关上,还可以随意转动,使望远镜对准天空中任何一个地方。为了防止屋内昼夜温差过大,圆堡的外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都涂了一层银粉漆,可以反射太阳光。

我国有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和台北市天文台等;世界上有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美国的海尔天文台、美国莫纳克亚天文台、美国国立天文台、日本飞弹天文台、法国上普罗旺斯天文台等等。

太空奥妙的探索“工具”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天文观测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夏代就有天文台,那时称“清台”。商代的天文台叫“神台”。到了周代改称为“灵台”。以后,历代天文台又有观象台、观星台、司天台、瞻星台等名称。

早期的天文台既是观测星象的地方,又兼作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代帝王在这里祀天,同时任命专职人员在这里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编算历书,“敬授民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祀天和观天逐渐分离,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开始逐渐独立出来。由于观测天象与古代农牧业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司天机构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除特殊情况外,历代观象台和观天设备都建设在京城。

我国现在尚存有几处古天文台遗址,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另有洛阳灵台,坐落于河南偃师县,它曾是东汉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相传著名科学家张衡曾在灵台工作过,不过现在早已变成废墟。据史书记载,洛阳灵台在全盛时期曾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灵台高约20米,其台基约50米见方。全台有工作人员43人,分工极为详细,观测项目应有尽有。因此,汉代时期我国天文学十分发达,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登封古观星台坐落在洛阳东80多千米远的登封县告成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79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耸立着的高台和台下的一条长堤恰好组成一具特殊的圭表。高台即为立表,高9?46米;长堤相当于土圭,称为量天尺,长31?19米,位于正南北向。

北京古观象台在建国门内立交桥西南侧,建于明代正统七年至十一年(1442~1446),历经明清两代,容姿未衰。辛亥革命后,古观象台属于教育部,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观象台。从明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观测近500年,创造了连续观测最久的世界纪录。

北京古观象台发装有八件清代制作的天文观测仪器(天体仪、办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它们以造型美观、雕刻精细、工艺精致而著称于世,1983年4月1日经整修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