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编辑:全民百科 时间:2024-01-22 20:45:30

准确位置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作用

1. 温通诸阳,解表发汗

大椎为督脉的腧穴,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证,可针刺大椎穴,起到振奋阳气,疏风散寒,解肌发汗,驱邪外出的作用,为治疗伤风感冒之有效穴。

2. 温经活络,通阳散瘀

大椎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而督脉统督一身之阳,阳主表,凡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发为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风寒湿痹诸症,刺激大椎穴可通经络、和气血、散瘀滞、止疼痛等,对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及督脉疾病如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腰背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3. 回阳固脱,散寒救逆

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脉伏等阳虚欲脱的症候,以及寒邪中于肌表,阳气被寒邪所遏,不能外达,而呈现四肢厥逆,寒战鼓慄,脉微细或伏,皆可温灸大椎穴,以收回阳通脉、散寒救逆之功。

4. 清热开窍,镇惊安神

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通一身之阳气,可治邪客于表,致三阳经气闭遏之发热,以及热极生风,惊悸不安等症。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神气未充,肌肤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极易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风抽搐。

5. 增强卫气,驱邪截疟

大椎穴为诸阳之所会,性善向上向外,泻之能宣通阳气,祛邪达表,而介通阳截疟之功,可治疗各种疟疾,根据不同证型的疟疾配用相关穴位运用,是治疗疟疾之效验穴,常用配伍为大椎配陶道、间使、后溪治疗疟疾。另外在《肘后歌》有:“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的说法论证。

6. 固卫安营,清热敛汗

凡肺气虚,卫阳不固,表虚易感风寒,而致发热、咳嗽、倦怠、午后潮热、夜出盗汗之患者,刺激大椎有益气固表、济阴安营、清热敛汗之效;另在《玉龙歌》有:“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的说法,可见此穴强壮身体,扶正祛邪,清热敛汗的作用。